又见面啦!
在上周的专栏里,小修和大家分享了修图思路:
从0开始学修图 | 构建思路,是我们修图的第一步!
第一步,定方向。
上周,我们已经借案例介绍过,该如何确定修图的方向。小修在这里建议大家,多看图,看好图。
可以在电脑里专门准备一个文件夹,搜集大师的作品,以及自己喜欢的图,为修图定方向做好准备。
第二步,还原。
在找到明确的方向后,开始我们的还原操作。尽量还原照片的颜色、光影和细节。
所以,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
一、色温
色温的定义,其实没有啥用,小米建议直接跳过看图,最直观!
所谓“色温”,其实是给光线的颜色做了一个定义:首先假设有一个东西是纯黑的,温度为0K,该物体的特性是能将热量无损的转化为电磁波。
随着温度的增高,波长就会变短,变成人眼可以感知的程度,它就发光了。
又过了一会,它发出了和家用白炽灯差不多的光,测量了一下温度,这个时候大约为3200K,于是我们定义家用白炽灯的色温大概是:3200K。
以此类推...
后来发出和晴天正午阳光一样颜色的光,很耀眼的白色。再次测量其温度,大概是5600K。那么我们再次定义晴天正午阳光色温大概是:5600K。
而我们在实际修图中,画面的色温由拍摄时的光线决定,低于这个数值,画面偏蓝,高于这个数值,画面偏红黄。
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色温:
2800K:白炽灯的常见色温
4100K:月光,浅黄色日光灯
5500K:平均日光,闪光灯(因厂商而异)
6500K:最常见的白光日光灯色温
简单说来,就是图中这样:
二、白平衡
白平衡是和色温息息相关的一个项。
如上所说,相机并不能分辨它是在什么样的光源下拍摄,需要靠拍摄者手动设定色温。
当拍摄者给出一个色温值后,相机就会认为色温值和光源的颜色一致,从而根据这个色温做为基准,计算出照片的色彩。(相机白平衡设置中的“阴天”、“钨丝灯”、“日光”等选项,就是这个基准。)
相机中色彩的还原是以白色为基准,所以设置色温这个操作就被称为“白平衡”。
当我们给出一个正确的色温,相机计算出的色彩就是正确的。
当我们给出一个错误的色温,相机计算出的色彩就会偏黄或者偏蓝。
身处数码时代的我们,对于白平衡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因为在软件中, 仅需要轻轻一点就可以校正出正确的色温了。
例如上面的三张图,即便是原图,在我们的眼中,依然会觉得有些偏蓝。
在LR和ACR中,都有这样的一个工具:白平衡选择器。
我们选中这个吸管一样的东西,在画面中中性色的地方轻轻点一下,即可校正画面的白平衡。
例如上图,小修选择的是遮挡男女模特的横幅上字幕“M”下方一点点的位置。
我们再来看一下对比:
不过为了后面调色的需要,有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会把照片完全校正成“正确”的色彩,会多少让它偏蓝或者偏黄一些。
三、黑白场
说到黑白场,就不得不说一下直方图了。
(下周会具体讲解直方图)
拿色阶里的直方图来说: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左边黑色小三角比作“黑场”,白色小三角比作“白场”,而Y轴上的黑色东西就是像素值,黑色线条越高,说明像素越多。
从色阶属性面板上,我们可以看到,黑色小三角(黑场)这个地方完全没有像素值,所以我们把黑色小三角往有像素的地方移动:
这时我们再看下对比图 :
卧槽,动图压缩的好厉害啊!
由上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出,无论是西装,头发还是礁石都比原片有了更好的质感(对比度)。
白场同理。
如果觉得黑场太黑,白场太白,
我们可以通过拖动输出色阶下的黑白二色两个滑块,来调整黑白场。
四、色相/饱和度
说到色相饱和度,不得不提一下色环以及拾色器了。
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是(HSL,HSB,CMYK等等)某一个数值的颜色的具体表现。
正如拾色器中展示的那个竖条,就是色相,它就像每一张色卡的“页码”。在色换上,是从0°到360°。
饱和度就是这张色卡横向的颜色变化趋势,越往左,就越跟它差 180° 的颜色(补色)混合而颜色变淡——这是因为色光的加法原理。
1、这两个颜色在色环上互为对称(对比色)
2、绿和红都和中间的黄色在色换上成90°角。
3、将红色和绿色中混上黄色,在色环上,就会往二者中间靠近。
适合的饱和度,会让人觉得真实,而过低或者过高的饱和度会失去真实度。不过也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段。
饱和度的高低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给观者视觉上舒服不舒服的区别。
找到适合的,正确的,令人舒服的色温,黑白场,色相饱和度是完美修图的第一步。
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