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但其中可能包含了新问题。
这种从疫情之初我们就发现了很多这种情况,比如多次核酸检测阴性,然后突然转阳的情况。
其可能的原因也是非常多的,以前我也跟大家讲过,今天再系统的写一次。
影响核酸检测的准确度的原因有很多,概括下来主要有:有疾病发展过程、标本采集、标本保存与运输、核酸提取、扩增体系、病毒变异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最后检测结果的假阴性或假阳性。
我们知道新冠感染是存在一个过程的,从病毒感染,到病毒排除存在一个周期,这也是最常见的多次核酸阴性然后转为阳性的原因。
这也是一个老问题,新冠病毒在人体的不同位置的病毒载量也不同,鼻拭子,咽拭子,肛拭子,下呼吸道痰液,肺泡灌洗液等等不同的采样方式对于病毒检测会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对于普通感染者肛拭子检出率并不高,但是对于有腹泻症状的患者,检出率就高了很多。而下呼吸道痰液和肺泡灌洗液虽然检出率高,但是检测方式非常复杂,也没法用于常规检测,所以鼻咽拭子还是最常见的方法,但可以肯定的说,鼻咽拭子的检测率准确度没那么高。
除了采样部位的选择,采样手法对于核酸检测的准确度也有很大的影响,采样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到位,被采样人员是否能顺利配合检测,都会对准确度有非常大的影响。
新冠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是很有可能被存在于各种环境的RNA降解酶分解的,所以样本采集后要保证不被分解,我们现在一般采用低温运输加上防病毒降解的采样管的方式。但是实际情况下我还是看到了很多长期在常温下保存样本的违规操作,等到样本被送到检测实验室的时候,都降解没了,当然什么都测不出来。
核酸提取一般是手动提取和全自动机械提取,去过实验室的同学能理解,虽然提取核酸不是个非常难的操作,但是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目前采用核酸全自动提取仪的实验室越来越多,也是有效的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但实际上,这个步骤同样存在着出错的可能,也会造成假阴性。
这里边涉及的内容更复杂一些,首先是考虑核酸检测试剂的靶向性,我们知道我们做核酸检测的扩增一般是针对一些病毒保守特异性序列,一般是靶向OFR1AB、N、E、S等不同的基因位置,不同的靶向位置可能带来的结果不同,同时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的质量也有区别,同一厂家的不同批次的试剂也可能存在质量影响。甚至不同实验室 用的不同的RT-PCR设备都可能会对核酸检测的准确度造成影响。
而且这里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实验室污染,经常在实验室里出现测出一管阳性后连续出现了多管阳性,一般这种情况就是考虑实验室内部的气溶胶污染。
RNA病毒的突变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这个对核酸检测也会造成影响。比如我们对于原始毒株开发的检测试剂,有一些是靶向S蛋白的,这种情况对于OMICRON毒株的S蛋白就失效。当然我们也利用了这一方式可以用核酸检测进行病毒变异分型检测,比如同时靶向S,N和E蛋白的检测试剂,如果N,E都是阳性和S蛋白是阴性,就很有可能检测到的是OMICRON毒株。
但同样不排除万一这几个位置的关键位置都突变了,导致完全测不出来的情况,但目前还没有发现这种情况,这种概率还是非常低的。
对于6种情况,在病毒变异,扩增,核酸提取,样本保存和运输这些方面我们都做了非常多的改进,所以现在的病毒检测准确度比以前也有不少的提升。但是对于核酸采样,平时在医院或者是专门的采样点还能保证采样人员的技术,但对于全市大规模筛查的时候这点质量就很难保证,也就是很多人反馈有时候做完核酸嗓子恶心半天,还有时候做完一点反应都没有的原因。而关于疾病发展过程,这个是我们无法通过外力改进的,只能采用多次检测的方式。
以上都是老问题,但现在可能会面临一些新问题,就是病人出现了症状以后,依然没有测出来核酸阳性。
按说病人出现症状以后,应该就是病毒排出载量较大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使得核酸检测的准确度提高不少,但反馈的情况是,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后,仍然没有检测到病毒,这就需要我们做相信的研究分析寻找,
比如这次北京疫情出现过几例感染者在出现了症状,参加了社区检测和医院发热门诊检测,仍然是假阴性的情况,尤其是昨天的617病例,是可以通过流调找到他被感染的时间节点,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点。但在出现症状后进行了2次抗原和一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在隔了几天后发现他和同住人员都为阳性,说明很可能存在他在假阴性后,仍然排出病毒导致同住人员感染的可能性。
这里我们就需要详细分析是OMICRON毒株突变所带来的的新情况,比如排毒时间,或者排毒位置的变化,还是老问题,比如采样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这对于疫情防控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再次提醒大家,单次的核酸检测并不能排除感染情况,尤其是在出现一些可能是新冠感染症状的人群中或者是具备高风险的人群中,需要间隔一定时间的多次检测才能确认。
假设出现了新冠感染症状,去测了核酸或者抗原又是阴性,
这种情况下,除了要做好日常的防护措施以外,要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更多的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变化,以及间隔2,3天左右进行二次核酸检测,自己谨慎的操作可以减少家庭成员和其他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