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20.毕生献给职业病防治——何凤生

2023-07-13 11:31:43

何凤生(1932—200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研究员、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卫生合作中心(北京)主任,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1994年任世界卫生组织日内瓦总部职业卫生顾问。她长期从事职业病防治研究工作,在对多种毒物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研究方面,取得了独创性成果。

20世纪70年代初期,北京一家化工厂因成批工人出现手脚麻木和四肢无力症状而濒临停产。何凤生等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和神经肌电图检查后证实,他们患的是多发性神经病。经现场调查发现,工人们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有三种,其中一种物质叫作氯丙烯,在车间空气中的浓度高得惊人,而其他两种化学物的挥发性不强。何凤生因此怀疑在常温条件下易于挥发的氯丙烯可能就是危害工人健康的罪魁祸首。

但是,所有能够查到的文献都提示,氯丙烯对实验动物具有肝、肾毒性,却没有任何周围神经毒性的记载。她决定带领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来揭开这个谜。可当时没有检查周围神经损害的仪器—肌电图机,他们找到一部搁置很久的电生理机代用。实验结果十分鼓舞人心,染毒的家兔表现出四肢瘫痪的症状,证实了氯丙烯对周围神经的中毒作用。

1978年,何凤生等又着手从神经病理上对氯丙烯中毒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家兔中毒模型,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周围神经轴索变性,首次获得了氯丙烯是周围神经毒物的病理证据。

1982年,何凤生到河北一山区工厂取样时,发现一部分患者有轻微的周围神经损害。这使得她对肌电图的早期诊断意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提供了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的科学依据。

根据这些研究成果,何凤生及其同事为国家制定了氯丙烯的卫生标准。她主持研制了氯丙烯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这对今后防治氯丙烯中毒起到了指导作用。

何凤生还先后对汞、铅、锰、丙烯酰胺、溴氰菊酯及氯戊菊酯、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等的健康危害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重要成果,对防治这些有害物质作出了贡献。

通过40余年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何凤生将神经科学与职业医学相结合,取得了独创性科研成果,开创了我国职业医学新学科—职业神经病学,推动了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由她主编的200多万字的《中华职业医学》和数十万字的《神经系统中毒及代谢性疾病》等大型参考书是职业卫生从业人员的宝典。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伊通签字笔价格交流群